五戒中的殺戒

五戒中的殺戒,若具五緣則成根本罪,是不通懺悔的。
一、是人(所殺害的對象是人,並非畜生等)。
二、人想(即不錯想,確實把對方當作人看 待)。
三、殺心(有殺害的欲樂)。
四、興方便(運用方法殺人,不是誤殺)。
五、前人命斷(對方喪命)。

只要所殺者是人,不論是自作(自己殺)、 教人(如令他人自殺死,勸絕症者快死、驅令動物殘殺他人,都是教人殺)或是遣使(遣使他人代我殺)等方法,以殺心奪其命時,皆犯不可悔罪。


不可悔,是說學佛者受三皈依、五戒後,稱優婆塞、優婆夷,如犯了不可悔罪,所受的三皈五戒即時毀壞,也頓時失去優婆塞的身分,不可作法懺悔,永棄佛海邊外,名為邊罪,不可再受五戒,也不得受一日一夜的八關齋戒,也不得受沙彌戒及比丘戒,也不得受菩薩大戒。故一旦受三皈五戒後,即應慎防不犯。持戒清淨者,能受諸龍天善神守護,免除一切邪術咒語之災厄,死後不墮畜生、地獄、餓鬼等三惡道。


殺人的方式,還有多種,如用身體手足等部位殺人,或用身外的木棍、磚塊、瓦片、石頭、刀劍、鐵塊等物品遙擲殺人,或是以手持這些物品殺人,或是以各種毒藥殺人,或是令動物來殘害殺人,或挖陷阱、設置機關殺人,或持咒術、八字、方位、符籙等邪法殺人,或使女人流產的墮胎殺,或將他人推入水中、火中、坑中殺,以上種種,只要是以殺心令死,犯不可悔。若是當時未死,事後死,也犯不可悔。若是事後沒死,犯中罪可悔。
若殺害的對象是諸天修羅鬼神等非人,犯中罪可悔。若是畜生,是下罪可悔,因畜生比諸天鬼神更劣,故罪又稍輕。

教人殺中,有所謂的讚歎殺。

一者是對惡戒人如以殺生為職業的人,你去告訴他說:你們做這種殘害眾生的職業,做愈久造惡罪愈多,不如早死。如果對方因此自殺死亡,你則犯不可悔。若是自殺沒死,犯中罪可悔。

二者是對善戒人如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四眾,對他們說:你們這些持善戒者,是有福德之人,若死,便能享受天福,不如早些結束生命。若是因此自殺死亡,犯不可悔。若是自殺沒死,是中罪可悔。

三者是對久病不癒、罹患絕症、或老年人對他說:你何必長久忍受這些病老等苦,早些結束生命便能早日脫離苦海。若是對方聽了你的話而自殺身死,你則犯不可悔罪,如果自殺沒死,則犯中罪可悔。

若無殺心,如戲笑時打人致死、失手誤致人死、醫生誤醫致死等,是罪可悔。若自心狂亂,殺人者無罪。

殺父、殺母、殺阿羅漢,屬五逆重罪,是殺生中最重的,死後墮無間地獄。關於殺生的果報,即感得此世短命、多病、無慈心、瞋心重、夜常惡夢、多怨敵、死後墮惡道,為了對業果有更深一層的認識,在此特錄佛說業報差別經十善業道經中所說,以供參考。資料如下:-

佛說業報差別經中說,有十種業,能令眾生,得短命報,何等為十?

一者:自行殺生。

二者:勸他令殺。

三者:讚嘆殺法。

四者:見殺隨喜。

五者:於所怨憎之人,欲令喪滅。(對於自己所結怨或憎恨的人,希望他失意、不順心、失敗、甚至喪命。)

六者:見怨滅已,心生歡喜。(見到自己的怨敵失敗、死亡,心生歡喜,想我終於除掉了心頭大患。)

七者:壞他胎藏。(墮胎。)

八者:教人毀壞。(教人去墮胎等。)

九者:建立天寺,屠殺眾生。(建立寺廟,從事殺生祭祀等事。)

十者:戰?自作教人,互相殘害。(自己作,或教人作,戰爭?毆等互相殘害之事。)以是十業,得短命報。

復有十業,能令眾生,得長命報。何十業?

一者:自不殺生。

二者:勸他不殺。

三者:讚嘆不殺。

四者:見他不殺,心生歡喜。

五者:見被殺者,方便救免。

六者:見死怖者,安慰其心。

七者:見恐怖者,施與無畏。(即無畏施,精神上的慰藉與鼓勵,希望能減輕死者對死亡的恐懼。)

八者:見諸患苦,起慈愍心。

九者:見諸急難,起大悲心。

十者:以諸飲食,惠施眾生,以是十業,得長命報。


十善業道經中提到,若離殺生,即得成就十離惱法。(如果遠離殺生,就能成就十種離惱亂的功德。)何等為十?

一者:於諸眾生普施無畏。(能對一切眾生行無畏布施,使其離種種恐怖、害怕。)

二者:常於眾生起大慈心。(離殺生,便能離惱害心,而常住慈心。)

三者:永斷一切瞋恚習氣。(瞋恚障礙慈心的生起,害心障礙悲心的生起。若能常住慈心,自然能永斷一切瞋恚的習氣。)

四者:身常無病。(身體健康,精力充沛。)

五者:壽命長遠。(能得長壽。)

六者:恆為非人之所守護。(常住慈心的緣故常得天龍八部等非人守護,不受其他眾生的惱害。)

七者:常無惡夢,寢覺快樂。(睡夢中不見惡夢苦惱之事,睡醒後也覺安穩快樂。)

八者:滅除怨結,眾怨自解。(過去一切怨結都能滅除,種種怨恨也自然化解,再也無怨敵,都是良師、益友等善知識。)

九者:無惡道怖。(死後不怕墮惡道。)

十者:命終生天。(因離殺生的功德,能得生天的果報。)是為十。

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,後成佛時得佛隨心自在壽命。(若以此離殺生的功德迴向無上菩提,將來成佛時,能得佛的壽命自在。佛為了眾生的利益,如覺自己所應化度的眾生皆已度完,就示現涅槃。若是還有眾生需要化度,就繼續住世一段時期,壽命是能完全隨心自在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是無上正等正覺。阿耨多羅,是無上。三藐,是正等。三菩提,是正覺。二乘是正覺者,菩薩是正等正覺者,只有佛是無上正等正覺者。)

留言

熱門文章